教学科研
首页» 教学科研

北京化工大学汪乐余教授到访我院并作“百家大讲堂”系列学术报告

供稿、摄影:陈崇安 编辑:隆哲源

应新葡萄8883官网AMG邀请,北京化工大学汪乐余教授于2021年6月2日下午15:30在良乡校区工业生态楼118报告厅,作了题为“含氟纳米探针构筑及活体深度组织多模成像”的精彩学术报告。报告由杨国昱老师主持,近百名化院师生参加了报告。

汪乐余教授作学术报告


汪乐余教授首先介绍了深度组织活体成像的挑战,即信号弱、噪音高、穿透浅,且药物示踪难。19F磁共振成像(19F-MRI) 背景低、穿透深、安全、无毒副作用,适合大型动物尤其是人体的深层组织影像分析,19F-MRI信号强度随19F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,因此,增加单个探针中19F数量,是提高19F-MRI信号强度的前提。汪乐余教授随后介绍了课题组在无机或有机纳米颗粒表面嫁接含19F功能分子,显著提高含氟功能分子的数量进而提高19F-MRI信号强度方面的工作。由于含19F功能分子暴露于纳米探针表面,其活动性未受限,19F-MRI信号强。基于此,汪乐余教授课题组成功构建了系列多功能纳米探针,既可以对肿瘤进行19F-MRI、CT、荧光、光热成像示踪,同时又可以实现光热治疗(PTT)。

汪乐余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


报告结束后,孙晓明教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,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且细致的解答,与会师生收获颇丰。

汪乐余教授和与会老师合影留念


汪乐余教授简介:

汪乐余,教授,博导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。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,同年8月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从事博士后研究,2009年10月加入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、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,任教授、博导。 主要围绕高性能纳米材料的设计、合成及其在催化、能源、生化传感与成像分析中的应用开展研究,在包括JACSAngew Chem Int EdNat. Commun.Adv. Mater.Sci. Adv.Nano. Lett.Anal. Chem.ACS NanoAdv. Funct. MaterSmall等期刊上共计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,他引7000多次,相关技术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。

(审核:陶军)